貴州大方縣油杉河御賜銀杏:穿越歷史的金色傳奇
在貴州省大方縣的油杉河景區(qū),有一處聞名遐邇的景點 —— 御賜銀杏,它承載著厚重的歷史,擁有著獨特的魅力,吸引著無數(shù)游客前來觀賞。
御賜銀杏位于大方縣東部的雨沖鄉(xiāng)紅旗村白果組 ,屬于油杉河景區(qū)重點游覽區(qū)之一。這片銀杏林的成名,不僅在于其年代久遠、造型獨特、規(guī)模宏大,更因其享有 “御賜銀杏” 的美譽,背后有著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背景。
據(jù)《王氏譜書》記載,明成化年間,水西彝族政權與明朝廷的關系一度緊張,沖突一觸即發(fā)。明成化十六年(公元 1480 年),明憲宗下旨召水西羅甸君主、貴州宣慰使安貴榮進京面圣。安貴榮接到圣旨后,內(nèi)心十分忐忑。若親自進京,擔心會被誅殺;若不去,又怕被追究抗旨欺君之罪。經(jīng)過深思熟慮,他決定派大臣阿納代自己進京。阿納置生死于度外,進京面見憲宗,向其奏明水西并無謀逆之意。經(jīng)過幾番艱難的周旋,終于緩和了水西土司與明朝廷的緊張關系。憲宗大悅,誥封阿納為榮祿大夫,并賞賜金銀珠寶,然而阿納謝絕了賞賜。于是,憲宗改賜白果(即銀杏)樹苗,阿納跪拜接受。阿納將樹苗帶回水西故土,舉行了 “烏牛祭天、白馬祭地” 的隆重儀式后,將樹苗分別種植在沙廠和雨沖。歲月悠悠,沙廠的那一株小有規(guī)模,而雨沖的這一株則繁衍成林,成就了如今蔚為壯觀的景象。
雨沖的御賜銀杏群創(chuàng)造了中國銀杏之 “四最”。其一,株數(shù)最多,整個樹群有 68 株之多;其二,規(guī)模最大,占地近二千平方米;其三,季相最明顯,每至秋季,金黃的樹葉如詩如畫,與其他季節(jié)形成鮮明對比;其四,造型最壯觀,林中胸徑 100 厘米以上的銀杏樹達 11 株,有一株主樹高三十余米、樹圍 6.55 米,樹齡長達上千年,被稱為 “千年古銀杏” ,其余植株圍繞主樹層層向外蔓延,仿若一座獨木成林的 “山巒”,鱗枝虬干,生機盎然,遠遠望去,極為震撼。
當?shù)剡€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。在雨沖鄉(xiāng)的古銀杏林下面有一座墳,叫姑娘墳。墳中葬著一位貌美的彝家姑娘,她心靈手巧,繡遍了世間諸多花兒,唯獨沒繡過銀杏樹的花,因為她從未見過銀杏開花。經(jīng)高人指點,她得知銀杏樹會在沒有月色的深夜開花,且花期短暫,常人難見。于是,她夜夜守候在銀杏樹上,緊盯枝頭。終于,在一個漆黑的夜晚,銀杏樹開花了,姑娘欣喜若狂,可因長時間的守候,身子太過虛弱,竟一頭栽下樹來,未能看到花完全盛開。家人遵照她的遺愿,將她葬在了銀杏樹下。神奇的是,姑娘仙逝后,銀杏樹不僅年年開花結果,枝頭也越發(fā)繁茂,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古銀杏林。當?shù)厝艘惨虼藢y杏樹稱為 “白果樹” ,對其充滿敬畏與喜愛。
如今,為了讓更多游客能夠領略御賜銀杏的魅力,大方縣油杉河管委會抓住 “獨木成林” 這一特色資源,投資 126 萬元,在該景點修建了生態(tài)廣場、防腐木步道、休息長廊、管理用房、旅游公廁等旅游基礎及配套設施,為游客創(chuàng)造了良好的游覽條件。
每到秋季,當?shù)谝黄y杏葉落下,這里便迎來了 “高光” 時刻。金黃的銀杏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光芒,微風吹過,樹葉沙沙作響,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古老而傳奇的故事。游客們紛至沓來,漫步在銀杏林中,感受著歷史與自然交融的獨特氛圍。孩子們在林間嬉笑玩耍,大人們則忙著用相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。當?shù)卮迕褚矔诖藭r售賣一些與銀杏相關的特產(chǎn),如銀杏果、銀杏茶等,為這片古老的樹林增添了幾分煙火氣。
大方縣油杉河的御賜銀杏,是大自然的饋贈,更是歷史的見證者。它從明朝穿越時空而來,歷經(jīng)風雨洗禮,依然枝繁葉茂,生機勃勃。它承載著民族融合的記憶,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無論是其獨特的歷史故事,還是壯美的自然景觀,都讓人流連忘返。如果你也渴望探尋一段神秘的歷史,欣賞一場絕美的自然盛宴,不妨來到大方縣油杉河,親眼目睹御賜銀杏的風采,相信它定會給你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。